2019年度
*張之為,劉禹錫正集三十卷中的樂府及其相關問題,《樂府學》(第20輯),2019年12月。
*李海英,“舊作再生産”與中國當代詩歌知識體系的建構,揚子江評論,2019年11月。
*李海英,現代俄耳甫斯情結:偉大的塵世之詩尚待寫就—史蒂文斯何以成為史蒂文斯,上海文化,2019年11月。
*向麗,記憶·審美資本·時尚——以雲南劍川傳統工藝創意為例,民族藝術,2019年10月。
*謝雪梅,性别叙事的倫理批判與文化邏輯,女作家學刊,2019年10月。
*李生森,詩意母語的陷落?——漢語新詩詩意生成的邏輯,南方文壇,2019年9月。
*段天姝,行旅書寫與“筆記體遊記”,《新宋學》(第八輯),2019年9月。
*向麗,美學的身體與介入的力量,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19年9月。
*張震,作為“感性生成論”的美學——〈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美學思想新探,馬克思主義美學,2019年9月。
*曾瑩,複古與情性——楊維桢與元末琴操寫作,《琴學論衡:2016、2017古琴國際學術研讨會論文集》,2019年9月。
*李雲濤,《文心雕龍 情采》篇“情”、“采”關系論——兼論玄學對《情采》之影響,中國《文心雕龍》學會第十五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讨會論文集,2019年8月。
*劉增慧,Parallel Encoding of Focus and Interrogative Meaning in Thai Learners' Mandarin,Proceedings of the 19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honetic Sciences,2019年8月。
*降紅燕,《冰心日記》中的雲南之行,玉溪師範學院學報,2019年7月。
*孔朝晖,《黑桃皇後》的符号學解讀,俄羅斯文藝,2019年7月。
*向麗,審美治理與當代社會,思想戰線(正刊),2019年7月。
*李生森,論原初寫作,揚子江評論,2019年6月。
*李生森,複興詩意的文學心靈,讀書,2019年6月。
*蘇荟敏,巫術的性别政治——當代西方女性主義的巫術文化反思與實踐期刊論文,上海文化,2019年6月。
*向麗,the fifth international forum on marxist aesthetics,the power of utopia:the political turn of contemporary aesthetics,2019年6月。
*羅瑛,民族傳統文化的視覺表征與認同重塑——以隴川廣山村的田野調查為個案,民間文化論壇,2019年6月。
*付立峰,忘機——詩與生命的非功效,古代文學理論研究,2019年6月。
*舒淩鴻,百家會澤,弦歌不辍——《魁閣時代》劇評,魁閣,2019年6月。
*向麗,aesthetic revolution and the contemporary construction of utopia,the power of utopia: the potical turn of contemporary aesthetics,2019年6月。
*謝小剛,風行東周的“觀人學”——“《左傳》新讀”之三,博覽群書,2019年6月。
*楊園,《學術的傳承》編前語,紅岩特刊——重慶評論,2019年6月。
*董秀團,白族文學的多元混融特質及對邊疆民族文學發展的啟示,原生态民族文化學刊,2019年5月。
*李娟,門羅小說中的地域空間、性别體驗與文化記憶,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5月。
*李海英,重構詩學與批評的烏托邦——《江漢學術》教育部名欄“現當代詩學研究”的探索之路,江漢學術,2019年5月。
*鄭婷,“廢學救國”,抑或“調和進化”?——《甲寅》周刊詩論發微,中華詩詞研究,2019年5月。
*段天姝,《唐詩豔逸品》與《全唐詩聯選》論文集,《唐詩選本與東亞文化》學術研讨會論文集,2019年4月。
*向麗,審美人類學的學理基礎與發展趨勢,中國科學報,2019年4月。
*降紅燕,《白鹿原》的性别叙事與儒家倫理,名作欣賞,2019年4月。
*李生森,語言漂移說正義,山東藝術,2019年2月。
*杜鮮,元明時期雲南青華瓷的風格特征和文化内涵,絲瓷茶與人類文明:東方文化論壇(2014-2018)論文集,2019年2月。
*李道和,《天問》鲧禹神話考論,文學遺産(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9年第5期全文轉載),2019年1月。
*羅瑛,民族藝術的認同空間:文化景觀與地方表述,民族藝術,2019年1月。
*張之為,唐五代“漁父”系統歌辭調名辨析——兼論早期文人雜言曲子辭的文本建構,中山大學學報,2019年1月。
2018年度
*張震,《巴黎手稿》與作為文化哲學的美學,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18年12月。
*蘇荟敏,從巫術到審美——論巫術對民間審美文化的影響,美學與藝術評論,2018/12/15
*舒淩鴻,積矽步,至千裡——第五屆叙事學國際會議暨第七屆全國叙事學研讨會述評,叙事研究(第1輯),2018年12月。
*李生森,《大道如炫》詩序,學問,2018年11月。
*段天姝,行旅書寫與“筆記體遊記”,“筆記與宋人的知識結構”國際學術工作坊會議論文集,2018年11月。
*舒淩鴻,作者 叙述者 讀者——抒情詩中詩人面具之鍛造,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11月。
*舒淩鴻,邊界消弭的文本呈現:後人類時代的非自然叙事,思想戰線(正刊),2018年11月。
*黃增喜,偶像崇拜、物質主義與科技神話——聖經中的人性體察及其生态意蘊發微,基督教學術,2018年10月。
*李生森,回到康德:對科學、藝術、審美的反省,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摘登論點,2018年10月。
*向麗,邊緣之外——當代多重語境疊合中民族文學發展向度探析,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18年10月。
*黃增喜,從神聖到世俗——伊利亞德宗教史視野中的人與自然,世界宗教研究,2018年10月。
*趙玮,語素法對漢語二語者詞彙能力影響的實驗研究,漢語學習,2018年10月。
*李雲濤,李贽“童心”說理論對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的吸收、發展及運用論文集,第二十一屆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術研讨會論文集,2018年10月。
*羅瑛,視覺描述與族群邊界:曆史書寫中的景頗族認同考察,民族文學研究,2018年10月。
*張計連,“上帝之光”燭照下的拉美孤獨,《名作欣賞》,2018年10月。
*張計連,華茲華斯與王維自然山水詩時空之比較,《名作欣賞》,2018年10月。
*董秀團,雲南少數民族神話中的女性意識及其傳承價值期刊論文,思想戰線(正刊),2018年9月。
*舒淩鴻,Exploring“fabula”and“sjuzhet”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poetics,Neohelicon,2018年9月。
*楊園,張文勳先生的《文心雕龍》研究,紅岩特刊·重慶評論,2018年8月。
*段天姝,從龍興寺到愚溪:柳宗元永州空間書書寫的再考察論文集,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2018年8月。
*降紅燕,“在實踐中生長的理論”——讀張永剛的《文學理論的實踐視域》期刊論文,曲靖師範學院學報,2018年7月。
*蘇荟敏,咒語的文化心理功能分析,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7月。
*張震,民間信仰、文化商品與生活政治——消費時代語境中的巫術,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7月。
*向麗,理論之後與跨界之悅——審美人類學探尋之路論文集,民族藝術,2018年7月。
*孫興義,關于“《詩經》文學闡釋”之內涵的分析,中國文論(第四輯),2018年7月。
*舒淩鴻,論愛倫.坡詩歌中的空間叙事,英語研究報,2018年7月。
*陳芳,質性研究與叙事學分析的有效對接——以《維廉·麥斯特的學習時代》的分析為例期刊論文,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文學研究文摘》,2018年6月。
*陳芳,質性研究與叙事學分析的有效對接——以《維廉·麥斯特的學習時代》的分析為例,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2018年6月。
*向麗,實踐?中國經驗?原創性:當代中國美學發展的三大問題,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5月。
*舒淩鴻,修辭詩學、非自然叙事學和模仿、主題、綜合的叙事,中國文學研究,2018年4月。
*羅瑛,被凝視與表演的文化傳承及重構,人大複印資料《民族問題研究》,2018年4月。
*謝雪梅,文學的新危機--機器人文學的挑戰與後人類時代文學新紀元,學術論壇,2018年4月。
*符樹芬,何處是我家園——評劉慶長篇小說《唇典》,學問,2018年4月。
*符樹芬,東西:越寫越膽大的小說家,學問,2018年4月。
*符樹芬,東西:不顧一切的寫作,反而是最好的寫作,學問,2018年4月。
*黃靜華,生活叙事:“敞開”和“共情”的民俗研究,民族藝術,2018年4月。
*黃靜華,拉祜族史詩的生長和延展:書寫文本的意義闡釋,民族文學研究,2018年4月。
*李道和,康熙《建水州志》考辨,西南古籍研究,2018年4月。
*向麗,創意、批評與全球化——第六屆國際馬克思主義美學論壇綜述,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18年4月。
*向麗,藝術?審美經驗?審美偏好——審美人類學研究對象新探,思想戰線(正刊),2018年3月。
*張之為,中唐詩樂關系及其社會功能的理論重構——以《箧中集》《新樂府》詩論轉變為中心,文學遺産,2018年3月。
*李生森,回到康德:對科學、藝術、審美的反省,民族藝術,2018年3月。
*蔣永青,德勒茲:超越“主-客”二元模式的藝術“感覺”視野研究,民族藝術研究,2018年2月。
*孫興義,從《三馀劄記》看劉文典古籍校注之特色,叔雅先生——國學大師劉文典誕辰125周年紀念文集,2018年2月。
*謝雪梅,《金色筆記》的色彩寓言與性别政治,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8年2月。
*李海英,“耶路撒冷詩學”的秘密——耶胡達·阿米亥詩藝初探,南方文壇,2018年2月。
*李海英,耶胡達·阿米亥:和耶路撒冷生活的經驗,上海文化,2018年2月。
*孔朝晖,十月革命前後的俄國文學探微香港文彙報,2018年2月。
*李生森,《詩無邪》序,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8年2月。
*楊 園,劉文典晚年的政治理念,叔雅先生——國學大師劉文典誕辰125周年紀念文集,2018年2月。
*降紅燕,性别視野下的解放戰争題材小說,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1月。
*孔朝晖,普希金《現代人》雜志的時代意義,俄羅斯文藝,2018年1月。
2017年度
*羅瑛,景頗族儀式中物的祭獻與族群文化意象,西南邊疆民族研究,2017年12月。
*孫興義,從《三餘劄記》看劉文典古籍校注之特色,《叔雅先生:國學大師劉文典誕辰125周年紀念文集》,2017年12月。
*付立峰,讓聽障人士的宇宙有了聽說的能力——布羅茨基詩學之“形而上”的讀解,原詩:古今與新舊的對話,2017年12月。
*舒淩鴻,論蕭紅《生死場》的文本雙重性,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17年12月。
*高健,曆史中的神話與神話中的曆史——1949年後西南少數民族曆史書寫中的神話重述,西南邊疆民族研究,2017年12月。
*董秀團,“首屆東亞民俗文化與民間文學論壇:當下東亞各國民俗文化傳承的現狀與走向國際學術研讨會”綜述,思想戰線(正刊),2017年12月。
*蔣永青,“前二元”的“境域”世界——張祥龍先生的當代“意境”論研究,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12月。
*謝小剛,莊、屈《漁父》與儒道争辯,屈原及楚辭學國際學術研讨會暨中國屈原學會第十七屆年會論文集,2017年11月。
*舒淩鴻,論蕭紅《生死場》的文本雙重性,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17年11月。
*向麗,Aesthetic revolution and the contemporary construction of utopia,Jourm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2017年11月。
*李娟,評羅鵬的新著《離鄉病:現代中國的文化、疾病與國家改造》(譯文),學問,2017年10月。
*向麗,美學的人類學轉向與當代美學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17年10月。
*陳芳,生活中的盼望——從雲南記憶看冰心的回憶叙事,冰心論集(2016),2017年10月。
*符樹芬,Reckless Writing Is the Best Writing,CLT(CHINESE LITERATURE TODAT),2017年10月。
*李娟,冰心與《吉檀迦利》中譯本:兼論《吉檀迦利》孟英中版本的文化關聯及意義,冰心論集(2016),2017年10月。
*舒淩鴻,幽咽泉流冰下難——冰心小說中的個人型叙述聲音,冰心論集(2016),2017年10月。
*舒淩鴻,系列叙事的六要素(譯文),叙事學研究:回顧與發展:第五屆叙事學國際會議暨第七屆全國叙事學研讨會論文集,2017年10月。
*舒淩鴻,從歸附到超越——蕭紅《生死場》中的雙重叙事,叙事學研究:回顧與發展:第五屆叙事學國際會議暨第七屆全國叙事學研讨會論文集,2017年10月。
*李海英,當代文學制度研究的問題與悖論,揚子江,2017年9月。
*李海英,盤活本土資源 運動詩歌活力,光明日報,2017年9月。
*董秀團,心理疏洩與群體記憶:基于《火燒松明樓》傳說“完型化”過程的探讨期刊論文,民俗研究,2017年9月。
*李娟,冰心與《吉檀迦利》中譯本——兼論《吉檀迦利》孟英中版本的文化關聯及意義,愛心2017昆明研讨會專号,2017年9月。
*李生森,五蘊的漂移輪轉,作家,2017年9月。
*向麗,鄉土藝術與品味的當代建構,上海藝術評論,2017年9月。
*李生森,假設有一顆心漂移無礙——《心經》的漂移說解讀之十八,作家,2017年9月。
*劉炜,憂天下與樂自然——從紀遊詩看馬一浮的憂樂情懷,文化中國(加拿大),2017年9月。
*向麗,作為“基礎”的審美資本,上海藝術評論,2017年8月。
*李生森,心識四蘊 音聲相合,作家,2017年8月。
*楊園,《文心雕龍·史傳》篇旨疏證,中國《文心雕龍》學會第十三次年會論文集,2017年7月。
*楊園,中國《文心雕龍》學會第十三次年會綜述,中國《文心雕龍》學會第十三次年會論文集,2017年7月。
*孫興義,劉勰“變正”思想發微,《中國〈文心雕龍〉學會第十三次年會論文集》,2017年7月。
*曾瑩,湯顯祖《紫箫記》《紫钗記》筆墨探微,戲曲研究,2017年7月。
*段炳昌,南方實有未招魂,雲南大學報,2017年7月。
*段天姝,日本宮内廳書陵部藏宋本《新編四六必用方輿勝覽》及其校勘價值舉例,中國學研究(第十九輯),2017年7月。
*趙玮,“語素法”和“語境法”漢語二語詞彙教學效果的對比研究,語言教學與研究,2017年7月。
*李生森,色--空輪——《心經》的漂移說解讀之十四,作家,2017年7月。
*劉炜,劉勰文道觀,中國《文心雕龍》學會第十三次年會論文集,2017年7月。
*曾瑩,湯顯祖《紫箫記》《紫钗記》聲詩筆墨探微論文集,湯顯祖、莎士比亞文化的當代生命國際高峰學術論壇文集,2017年7月。
*李海英,多多的秘密:什麼時候我知道鈴聲是綠色的,詩探索,2017年6月。
*趙倩,漢語複合詞構詞理據的規約性,漢語學習,2017年6月。
*段炳昌,南方實有未招魂,大音希聲——葉德均先生逝世六十周年紀念文集,2017年6月。
*李生森,度蘊的潮汐——《心經》的漂移說解讀之十三,作家,2017年6月。
*李生森,沈奇詩話《無核詩雲》之詩話,詩探索,2017年6月。
*劉炜,紀遊·贈答·論學——馬一浮詩歌的三大類型,古代文學理論研究,2017年6月。
*張之為,唐代大曲、小曲、曲子概念及相關問題新探——基于《大日本史?禮樂志》與《教坊記》的考察,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7年5月。
*李海英,機遇或牢籠:新媒介話語下的詩歌寫作,中國詩歌研究,2017年5月。
*張震,文學文本:結構化與意義闡釋,職大學報,2017年5月。
*向麗,藝術的民族志書寫如何可能,民族藝術,2017年5月。
*降紅燕,《我們太太的客廳》的叙事與性别,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7年5月。
*張之為,“可被管弦者都為一集”——《國秀集》的編選動機、策略與詩歌入樂問題探論,樂府學,2017年5月。
*陳芳,質性研究與叙事學分析的有效對接——以《維廉·麥斯特的學習時代》的分析為例,思想戰線,2017年5月。
*李海英,現代詩學家:堂吉诃德軍團仍在前進,中華讀書報,2017年4月。
*段炳昌,日常生活視阈中的民間藝人研究 序,日常生活視阈中的民間藝人研究,2017年4月。
*楊園,劉文典《滇越道中和寅恪》詩箋證,學問——中華文化複興論7,2017年4月。
*蘇荟敏,劉勰的道家三品說,職大學報,2017年3月。
*李生森,詩歌、詩學與寫作——李森、謝爾·埃斯普馬克談話錄,南方文壇,2017年3月。
*孔朝晖,聖彼得堡掃故居手記(下)——莊園故居,香港《文彙報》,2017年3月。
*沃爾夫·施密德(陳芳譯),認知叙事學的前景與局限:以心靈呈現為例,曲靖師範學院學報,2017年3月。
*李生森,蘊之語——《心經》的漂移說解讀之六,作家,2017年3月。
*張計連,套話、模拟、雜交——彼得·凱裡小說中的華人文化認同研究,文化研究,2017年3月。
*杜鮮,佛教密宗在西藏和雲南的發展比較研究,職大學報,2017年2月。
*孔朝晖,聖彼得堡掃故居(中)——國家紀念館,香港《文彙報》,2017年2月。
*孔朝晖,聖彼得堡掃故居手記(上),香港《文彙報》,2017年2月。
*李生森,論回到初心的藝術,藝術百家,2017年2月。
*張震,反向的超越——巫術的文化哲學邏輯,文化中國,2017年2月。
*王傑,中國文化符号VS審美資本主義——關于電影〈長城〉的讨論,上海藝術評論,2017年2月。
*李生森,李森作品三篇,學問 中華文藝複興論5,2017年2月。
*李生森,從蒙特羅索的恐龍到卡夫卡的甲殼蟲,西南林業大學學報,2017年2月。
*楊園,劉文典生平暨勞偉書先生詩詞作品展前言,叔雅先生——劉文典誕辰125周年紀念文集,2017年2月。
*謝雪梅,論三島由紀夫小說的繪畫性特色和繪畫性美學,知性與創造,2017年1月。
*張震,從适度的實際意圖主義到适度的反意圖主義,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17年1月。
*李海英,美國詩歌中的死亡與本土脈流,上海文化,2017年1月。
*羅瑛,景頗族服飾視覺呈現中的社會情境表述,沈陽師範大學學報,2017年1月。
*曾瑩,光的律動,在詩篇中蔓延——黃禮孩《誰跑得比閃電還快》讀後,南方日報,2017年1月。
*向麗,烏托邦的力量:當代美學的政治轉向——第五屆國際馬克思主義美學論壇綜述,探索與争鳴,2017年1月。
*向麗,審美的革命與烏托邦的重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17年1月。
*向麗,中國文化符号VS審美資本主義——關于電影《長城》的讨論,上海藝術評論,201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