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建偉:中國當代散文的想象力和觀察的幾個特質
2023年4月22日晚,由雲南省作家協會、伟德国际1916备用网址聯合舉辦的“百年雲大 百年中文”校慶系列學術講座暨省作協“文學進校園”系列講座在科學館二樓第10會議室順利舉行。著名作家、編輯蔣建偉老師以“中國當代散文的想象力和觀察的幾個特質”為主題為文學院師生做了精彩的分享。講座由李朝德老師主持。
蔣建偉老師以“怎麼寫好一篇散文”入手,從三方面講解中國當代散文的想象力和觀察的幾個特質。首先是散文的想象力,寫作者要對自身所接觸的自然環境展開想象,發現萬物與土地的共生共享關系。而散文的想象力尤其體現在标題裡,一是在标題裡面使用形容詞和比喻手法,二是使用詩化的句子。這兩種方法均可以把現實生活中超現實、超想象的東西帶進創作中,從而增強散文的想象力和詩意。
其次是散文的語言,要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花心思,增強這兩部分的現場感,将讀者帶入語言的視野中。蔣老師列舉了節氣散文、親情散文、遊記散文等來強調好的散文要注重觀察力和語言表現力。通過積極調動五官去觀察、描摹世界,選好觀察細節再動筆,用貼近生活的語言仔細記錄感知到的世界。這樣才能将思想更好地注入文章,通過文章把思想傳遞給讀者,文章才有意義。
最後是散文的神學意義,中國的散文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許多内容,如宗教儀式、婚喪文化、祖宗觀念等等。這些内容除了具有農耕意義外,還有靜靜流淌在文化氣息中的祭祀祖宗的意識。而好的散文除了美學意義還有“神學意義”,寫作者在保有對祖先的敬畏之心的同時應多去追尋一些人類所不知道的世界。尋找“神學意義”便是去尋找通往解釋祖先的祖籍與密碼,尋找自己的根。
蔣建偉老師表示,寫好散文還有很多窗口,鼓勵同學們積極探索一些新的方式和技巧,文章才能越寫越自由,越寫越屬于自己。
現場提問環節,同學們踴躍發問,氣氛熱烈。
李朝德老師總結強調,散文要避免同質化,要寫出自己的東西。散文的神學意義其實就是尋根,對生命的追問,對世間萬事萬物的敬畏感。講座最後在蔣建偉老師的一首歌曲《把我交給你》中拉下帷幕。
講座結束後,蔣建偉老師和參會師生合影留念。
文字:劉鑫
攝影:顧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