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園地

當前位置: 學院首頁 > 校友園地 > 校友名錄

中文大師風采 | 馬興榮教授和他的詞學研究

 

執念與堅守

——馬興榮教授和他的詞學研究

 

馬興榮教授出生于1924年4月,今年正好100歲,是當今學界最年長的一位詞學研究專家;1954年,他從雲南大學畢業後便被分配到成立不久的華東師範大學,此後一直沒有離開,也是華東師範大學最年長的教師之一。

 

馬興榮教授伏案寫作

 

馬先生一生從事詞學研究,成果累累,著有《馬興榮詞學論稿》《詞學綜論》《龍洲詞校箋》《山谷詞校注》《全宋詞廣選新注集評》《唐宋愛國詞選》《回族名家詞選》《晚清六大家詞選》等,并與他人合作主編有《詞學研究叢書》《中國詞學大辭典》《全宋詞評注》。

 

《馬興榮詞學論稿》

 

馬先生師承劉堯民先生,他對詞學的關注與研究是從雲南大學開始的。劉堯民先生是老一輩詞學家,著有《詞與音樂》一書。馬先生在雲南大學讀書時,劉堯民先生是系主任,他對馬先生十分關心,除了直接授課外,還介紹馬先生去拜訪當時在雲南的詞學家徐嘉瑞先生和周泳先先生。

 

三年級時,馬先生被選為學生代表參加教師組的政治學習,和劉堯民先生的接觸更加密切。這段時間他們有時也談詞,點點滴滴,給馬先生留下很深印象。1954年,馬先生畢業離校前去劉堯民先生家辭行,劉先生送給他一本1946年出版的《詞與音樂》和一張他自己的照片,囑咐馬先生說:“詞的天地很寬廣,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有很多問題需要研究。”又說:“江、浙是詞最流行的地區,你愛好詞,可以朝這個方向去努力。”這是馬先生詞學研究的起始點。

 

馬先生大學畢業後分配到華東師大,在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室做助教,當時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是施蟄存先生,系裡就指派施先生擔任馬先生的指導老師。其後雖有許多變化,但半個多世紀的交往,他從施蟄存先生處獲益良多。改革開放後,馬先生協助施先生創辦《詞學》,一起擔任主編,兩人的交往就更加密切了。

 

據馬先生回憶,創辦《詞學》的想法,他們早就有過。上世紀六十年代,師大中文系曾請龍榆生先生來上課,由馬先生具體負責聯絡與接待,擔任助手。龍先生1933年在上海創辦了《詞學季刊》,到1936年停刊,前後出了12期,很受歡迎。馬先生當時就想,《詞學季刊》沒有了,我們能不能再辦一個。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後,1980年他又開始考慮這個問題。

 

1981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恢複,社長是政教系的系主任林遠先生,馬先生于是将想辦一個像《詞學季刊》那樣刊物的想法告知他和施蟄存先生,他們都很贊同。學校和系領導也非常支持并鼓勵他們大膽去做。創辦《詞學》想法也得到了國内詞學界的響應與支持,施先生出面邀請夏承焘、唐圭璋兩位先生與他和馬先生一起擔任刊物的主編,兩位先生欣然接受。

 

《詞學》第一輯

 

刊物當時的編委有張伯駒、俞平伯、任中敏、潘景鄭、黃君坦、錢仲聯、宛敏灏、呂貞白、王起、徐震堮、程千帆、萬雲駿等十二位專家,他們都是當時著名的詞學研究者,先後給了刊物很多實際的幫助。1981年,《詞學》第一輯出版。林遠先生送了一本給當時教育部派來視察學校工作的負責同志,他看了以後說這是“草窠裡飛出了金鳳凰”,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和鼓勵。

 

《詞學》以後連續出版,施蟄存先生去世後,馬先生在主編任上盡責盡力,保證了《詞學》的學術水準和學術影響力。《詞學》至今還在出版,是目前詞學研究領域唯一的專業性刊物,CSSCI來源集刊、中國社科院AMI核心集刊,在國内及海外華人學術界有很好的口碑。

 

目前《詞學》已出版至第四十九輯

 

《詞學》創刊後,為進一步推動海内外詞學研究風氣,馬先生還做了幾件大事。

 

一是在學校和中文系的支持下,召開了三次全國性的詞學研讨會。這三次研讨會都由華東師大中文系主辦,其中第三次研讨會于1986年舉行,安排在上海金山的石化賓館,規模較大,國内詞學家基本上都來了。由于當時詞學發展很快,詞學家也處于新老交替的階段,會議承前啟後,被很多學者認為具有裡程碑意義。這三次會議,加上《詞學》的創刊,對于華東師大,乃至中國的詞學學科建設至關重要。馬先生作為《詞學》四位創始主編中最年輕的一位,出任中國詞學研究會首任會長,在三次會議的組織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是積極培養詞學人才,卓有成效。在改革開放初期,馬先生與萬雲駿先生聯合招生,培養了方智範、鄧喬彬、高建中等國内第一屆詞學專業研究生。此後他單獨招生,為中文系培養大量人才,這些學生現已成長為國内詞學界的中堅力量。

 

三是他在改革開放初期發表了《建國三十年來的詞學研究》《十年來的詞學》兩文。這兩篇文章,尤其是《建國三十年來的詞學研究》一文,是詞學界首次對解放後的詞學研究進行回顧與論述,從宏觀層面分析其得失,為改革開放後的詞學研究提供了方向性的借鑒。兩文在上世紀80年代影響很大,是馬先生對當代詞學的重要貢獻。

 

馬興榮教授在書房

 

馬先生一生勤奮治學,成果非常豐富,其中《馬興榮詞學論稿》收錄了他主要的詞學論文,是他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著名詞學家、澳門大學教授施議對先生認為,該書“在詞學論述、詞籍考訂、詞學鑒賞以及近現代詞人年譜諸多方面之所創建,承前啟後,堅實穩固,不僅有功詞苑,亦為後昆樹立典型”。

 

除了自己的論文,馬先生還與其他幾位先生合作,編纂了幾部重要著作。其中《中國詞學大辭典》被列入“九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和中國古籍整理出版“九五”計劃,全書185萬字,是20世紀詞學研究的權威工具書;《全宋詞評注》曆時十年完成,共計738萬字,以收錄齊全、注釋準确、集評精粹為特色,是目前比較完善的《全宋詞》注釋本;《詞學研究叢書》共6種,集中展示了改革開放後詞學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這幾部大型著作影響都很大,在詞學學術史上有重要地位。

 

《中國詞學大辭典》

 

《全宋詞評注》

 

值得一提的是,馬先生非常關注少數民族詞人,主編了《回族名家詞選》一書。此書選錄了18位詞人250首詞作,填補了少數民族詞選的空白。與此相關,他還撰有白樸等少數民族詞人的研究論文,展示了詞史中的多元格局,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融合提供力證。此外,馬先生秉承老一輩學者的傳統,注重古籍整理工作,撰有高質量的詞集注本,他所撰的《山谷詞校注》《龍洲詞校箋》兩種詞集校注本,是目前為止黃庭堅詞、劉過詞最重要的整理本。

 

馬先生從1954年到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工作,已整整70年了,70年裡他一直從事詞學研究,至今還擔任《詞學》主編,每輯《詞學》出版,都會反複翻看。他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詞學要繼續發展。他始終關心詞學,将詞學視為自己的終身事業。

 

 


轉載自“華東師大人文社科”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