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學院首頁 > 博士後流動站 > 博士後流動站研究成果 > 論文和專著
2019年度
*李直飛,《現代詩選讀》,雲南人民出版社, 2019年12月。
*陳林,《情與思的軌迹——閱讀胡性能》,《南方文壇》,2019年9月。
*陳林,《“重返80年代”:語境、方法、問題與可能性》,《當代作家評論》,2019年9月。
*陳林,《1980年代文學與知識分子的自我塑造》,《揚子江評論》,2019年2月。
2018年度
*李剛存,《邊緣突破:皆菊村普米族的媒介實踐》,迩言——紅河學院人文學院教學科研論文集(2018),2018年12月。
*李直飛,《“從容”跑警報的“智趣”與“諧趣”》,《大西南文學論壇》,2018年9月。
*陸雙梅,《雲南迪慶人才狀況調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9月。
*陸雙梅,《手機與雲南藏區社會空間的再生産》,新聞大學,2018年7月。
*陳林,《于深淵看見天堂》,小說林,2018年6月。
*陳林,《怎樣故鄉,如何詩意》,邊疆,2018年6月。
*陸雙梅,《博士研究方法與理論的反思,》我們的田野作業與反思,2018年6月。
*李海英,《機遇或挑戰:新媒介下的詩歌話語研究》,中國詩歌研究,2018年5月。
*李海英,《耶路撒冷的詩學:阿米亥詩歌技藝初探》,南方文壇,2018年3月。
*李海英,《和耶路撒冷生活的經驗》,上海文化,2018年3月。
*李直飛,《中國現代文學轉型的政治經濟維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1月。
2017年度
*李海英,《挖掘本土資源引動詩歌活力》《光明日報》,2017年9月。
*李海英,《當代文學制度研究的悖論與問題》,《揚子江評論》,2017年。
*李海英,《讓風景成為地方——雲南青年作家創作綜論》,《大家》,2017年第5期。
*李海英,《虛構遊戲:朝向象征的僞記錄》,《大家》,2017年第4期。
*李海英,《憤怒或卑微的老青年——評詩人劉春及<回憶之詩>》,《廣西民族師範學院學報》,2017年第4期。
*李海英,《華萊士·史蒂文斯在中國的譯介》,《世界文學》,2017年第3期。
*高健,從開天辟地到“解放”來了——佤族司崗裡神話的曆史表述[J].民族文學研究, 2017第3期。
*李海英,《現代詩學家:堂吉诃德軍團仍在前進》,《中華讀書報》。
*李海英,《我知道鈴聲什麼時候是綠的——多多詩歌技藝的秘密》,《詩探索》,2017年第2期。
*李海英,《美國詩歌中的傳統脈流與死亡主題》,《上海文化》,2017年第1期。
2016年度
*李海英,《他者遊戲與自我颠覆:勞馬小說與劇作的交錯、同步》,《東吳學術》,2016年第6期。
*李海英,《當代經驗與異域之境的文化詩學》,《邊疆文學·文藝評論》。
*李海英,《感覺世界的修辭,或失去象征的精神隐疾》,《邊疆文學·文藝評論》。
*李直飛,民國文學機制與《小說月報》(1910-1931)研究框架述略,(台灣)花木蘭出版社。
*高健,神話王國的探尋者--李子賢神話研究評述[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5期。
*高健,書面神話與神話主義——1949年以來雲南少數民族神話書面文本研究[J].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年第6期。
*高健,Further study on mythical realm: new ideas of living myth,Asian Ethnicity,2016年第6期。
*李海英,《給自然:一宵清夢晾枝頭》,《中國詩人》,2016年第4期。
*李海英,《扶桑:身體與情感的競争》,《大觀雜志》,2016年第4期。
*李海英,《詩歌中的非理性因素》,《上海文化》,2016年第5期。
*李海英,《飛廉與他彈奏事物的方式》,《詩刊》,2016(20)。
*王抒凡,唐代詩學“興”體系研究[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 2016年第2期。
*王抒凡,唐代詩學“興”範疇體系研究之一——關于“興”範疇的溯源[J].廣州大學學報, 2016年第9期。
2015年度
*王抒凡,唐代詩學研究“興寄”說[M].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