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校慶

當前位置: 學院首頁 > 百年校慶 > 文學院院史 > 正文

伟德国际1916备用网址院史 第一部分 第四章 與時俱進——人文學院的組建與革新(1998-2015)
發布時間:2023-03-04 文章來源:伟德国际1916备用网址

第一部分 曆史沿革

第四章 與時俱進——人文學院的組建與革新(1998-2015)

世紀之交,雲南大學成為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為适應高校發展,雲南大學組建人文學院。新組建的人文學院抓住曆史發展機遇,全方位推進,專業和學科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以堅實的腳步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第一節 組建人文學院

1993年,為了加快發展,提高學校綜合實力,雲南大學校黨委做出了努力争取進入“211工程”大學行列的重大決策。1996年雲南大學成為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之一。在此期間,雲南大學明确了“立足邊疆、服務雲南、辦出特色”的辦學思路,聚焦學科建設,提升綜合辦學實力和影響力。

1997年7月21日,雲南大學黨委會議研究決定“以中文系、曆史系、新聞系(原新聞專業)合并設置人文學院”。11月15日,雲南大學人文學院正式成立,副校長林超民兼任院長,黨委書記張躍,首任中文系主任段炳昌,中文系新聞教研室析出單獨設系,成立新聞系,首任系主任為高甯遠。

人文學院集中了雲大文科的大部分基礎學科。2003年,人文學院設有中文系、新聞系、曆史系、人類學與社會工作系、檔案與圖書館系5個系、8個本科專業;擁有中國史、民族學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文藝學、民俗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世界史、新聞學、社會學、檔案學7個碩士學位授予點。為适應雲南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人文學院突出綜合性和整體性,注重學科交叉滲透,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學科,如民族學、中國民族史、民族文化學、邊疆學等。

第二節 新設文學與新聞學院

2004年,人文學院曾進行短暫切分,原人文學院中文系、新聞系和公共大學國文與人文素質教學部組建文學與新聞學院。黨委書記任其昆,院長段炳昌,副書記羅江文,副院長張宇丹、餘建忠,中文系主任黃澤(2004—2005)、王衛東(2005—2006)。

文學與新聞學院的曆史雖短,卻是雲南大學中文學科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階段。就在這一時期,中文學科的學位點建設取得新的突破,2006年底,中文系成功申報文藝學博士學位點,這是西南地區除四川和重慶之外的第一個中文學科和文學學科博士點,為雲南大學中文學科的發展搭建了更高的平台,也帶動了雲南大學新聞學、外國語言文學、藝術學等相關學科的發展。同年,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獲批,雲南大學成為雲南省第一所中文學科碩士點全覆蓋的學校。

第三節 構建學科建設新平台

2005年12月,人文學院再次組建,由中文系、曆史系、哲學系、新聞系、公共大學國文與人文素質教學部組成。

1997年至2015年期間,中文系與時俱進,逐步提高生源質量和辦學層次,學位點建設取得了較大成績:2001年獲得中國少數民族藝術博士點和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碩士點,同年“民族文化學”獲批雲南省重點學科;2003年獲得美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和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點;2006年獲得“文藝學”博士學位授權、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同年“文藝學”進入雲南省重點學科;2008年漢語言文學進入國家一類特色專業和省級重點專業;2011年,獲得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這是雲南省第一個中文學科和文學學科的一級博士學位授權,也是西南地區除四川、重慶之外的第一個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2014年,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獲批。此外,2002年為适應社會發展需求,首次設立對外漢語專業。

與此同時,中文系加快科研機構建設,加強對外學術交流,擴大學術影響力。1997年至2014年間,組建了5個研究中心:1999年6月成立“雲南大學西南民族語言研究中心”,2001年5月成立“雲南大學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2006年6月成立“雲南大學雲南文學研究所”,2013年11月成立“雲南大學叙事學研究中心”,2014年3月成立“世界華文文學與東南亞南亞文學研究中心”,同年獲得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漢語言文學與中華文化認同研究基地”。新時期的中文系不斷構建學科新平台,提升學術影響力。

除了學位點與學科平台建設,新時期人文學院的學科建設也如火如荼,在多個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學術成就,特别是在叙事學、古代文論、民俗學、神話學等方面,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局面。

新世紀的人文學院中文系,叙事學建設是一大亮點與特色。以譚君強教授為主導的研究團隊在叙事學領域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在國内極具影響力。譚君強教授曾翻譯出版國際知名叙事學家米克·巴爾的名著《叙述學:叙事理論導論》,并出版《叙述的力量:魯迅小說叙事研究》《叙事理論與審美文化》等論著,其所著《叙事學導論——從經典叙事學到後經典叙事學》是新世紀以來集中體現叙事學研究從封閉走向開放的扛鼎之作。2013年,為支持譚君強教授的研究,進一步推動雲南大學叙事學學科的繁榮,正式成立“雲南大學叙事學研究中心”,譚君強教授任主任。此後,雲大叙事學在更高的學術平台上“更上一層樓”。

古代文論研究是雲大中文系的傳統優勢學科。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以張國慶教授為代表的學者延續張文勳先生開創的學術傳統,在古代文學理論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張國慶教授關于“中和之美”、雲南古代文學理論及《文心雕龍》的研究,成績斐然,令學界矚目。他主持完成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二十四詩品〉詩歌美學》2008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張國慶教授是雲南省社科界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學者,該書首次從詩歌美學角度深入研究《詩品》,在學界産生了重大影響。

       新世紀的神話學、民間文學研究也在繼承中不斷發展,逐漸成為全國領先、地位重要的一大學科。這與80年代以來李子賢教授的辛勤耕耘密不可分,李子賢教授的《東亞視野下的兄妹婚神話與始祖信仰》将神話放到彜、漢民族關系的曆史進程以及東亞格局中考察,将對神話的研究建立在雲南文化“多元一體、多源一體、多元共生、多元并存的格局”的認知基礎上。黃澤教授所著《西南民族節日文化》等學術著作在學界具有較大影響力,相關系列研究拓展了雲南大學少數民族文學的研究領域,探索出一條雲南大學民俗學的發展道路。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