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校慶

當前位置: 學院首頁 > 百年校慶 > 文學院院史 > 正文

伟德国际1916备用网址院史 第一部分 第五章 一脈相承——文學院的“回歸”與開拓(2015-)
發布時間:2023-03-05 文章來源:伟德国际1916备用网址

第一部分 曆史沿革

第五章 一脈相承——文學院的“回歸”與開拓(2015-)

為了适應學校“立足雲南、服務國家、輻射兩亞、走向世界”的發展方向和建設方向,2015年全新的文學院在原人文學院基礎上正式成立,這是文學院自1931年首次作為獨立院系出現在雲大曆史舞台之後的第一次“回歸”。栉風沐雨一百年,文學院赓續文脈,不斷開拓新的輝煌。

第一節 建立文學院

由于學科發展和學校建設的需要,雲南大學人文學院在2015年進行了院系調整,原人文學院撤銷,伟德国际1916备用网址正式成立于2015年12月,由雲南大學原人文學院中文系、公共大學國文與人文素質教學部組成。

伟德国际1916备用网址具有本—碩—博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入選首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獲批首批國家級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南亞東南亞華文文學研究與國際化人才培養”、教育部中外語言合作與交流中心“國際中文教育實踐與研究環印度洋國家基地”、雲南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基地”、雲南省“青年文藝評論人才培養基地”,入選2022年雲南省一流建設學科“基礎學科提升計劃”。

文學院位于雲南大學東陸校區映秋院。映秋院建于1938年,由龍雲(時任雲南省主席)的夫人顧映秋女士捐資修建,林徽因主持設計。

(圖片來源:左側圖片,劉興育主編《東陸回眸》,雲南美術出版社2005年版,第208頁。右側圖片,雲南大學官網。)

第二節 學科建設與發展

在新時期的學科建設中,作為國家“雙一流高校”和部省共建院校,雲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在師資隊伍、科研成果、辦學效益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本學科有2個省級重點學科:民族文化學、文藝學;1個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雲南漢語言文學與中華文化認同研究基地”;1個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雲南作家與中國文學現代化”;1個雲南省社會科學普及示範基地“王九齡、袁嘉谷舊居與雲南地方文化普及示範基地”;1個雲南省科技創新團隊“西南聯大與中國文學現代化”;3個雲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文藝理論研究與批評”“中國當代詩歌審美與新中國文學發展”“21世紀以來叙事學前沿理論研究與翻譯”。

除了延續中國古代文論、神話學、叙事學等優勢學科方向,文學院立足雲南地區,努力建設富有少數民族特色的學科方向,積極利用地域優勢展開研究,在少數民族文化與文藝理論、民族審美文化、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民族民間文學、中國少數民族作家文學、西南官話與民族語言接觸、雲南地方文獻、西南少數民族古籍等領域展開了多項研究。中文學科持續開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藝術調查,在挖掘和保護西南民族文化遺産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古代文論、神話學、叙事學、中國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等基礎學科方興未艾,各學科均衡發展的同時又培育出審美人類學、西南聯大文學研究、圖像學等新的學科方向,各學科帶頭人根據學科特點積極建構新的學科學術範式、理論框架和研究方法。随着新世紀學術思潮的不斷更疊發展,文學院始終緊跟時代,弦歌不辍,不斷創造新的輝煌。

第三節 人才培養策略

文學院人才培養具有專業建設與社會服務共舉的專業特色,逐步打造基礎與特色融合、學科與專業融合、教學與科研融合、理論與實踐融合的新格局,以特色方向帶動專業整體發展,形成知識體系完備、優勢特色明顯、具有持續發展能力的人才培養體系,助推雲南大學中文拔尖人才培養機制的全面改革升級。

雲南大學中文學科科研基礎實力雄厚,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分類培養,突出特色,設立海外華文文學研究、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研究、叙事學研究與文藝評論等類别,在“大類基礎+專業選修”的總體框架内,區别不同方向學生的不同要求,分類指導,多元化評價,差異化培養,既保證人才培養整體質量的提升,又體現學科專業差異化與個性化需求。

雲南大學中文系注重教研結合,以教學帶動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學,教師将最新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把學生不斷引向學科前沿,引導他們建構新知、探索未知,逐步實現師生共同探究式的研究型教學模式。同時,以“校外名師講學計劃”“優質線上線下課程共享”“讀書會”“研究沙龍”“海内外師生短期交流”等方式,整合育人資源,加強學研互動,實現教育教學要素彙聚,增強複合型人才培養的資源供給。

為了适應新文科建設的新方向,充分發揮高等教育服務社會的新功能,解決課堂教學與實習實踐相融通、基礎學科遠離社會現實與社會需求相脫節的問題,中文系依托國内外實習平台、創新培養模式,引導學生運用基礎知識和理論方法拓展知識體系,提升實踐能力,提供高質量的社會服務,傳承創新優秀文化。

一方面,學院立足學科特點,建設厚基礎、強特色,提升學生專業素養的實踐項目。通過田野調查基地、國内外實習基地、師生共研項目、“銀杏文學社”社團的持續建設,形成“科研項目牽引、專項經費支持、實踐基地保障、調研成果呈現”的實踐模式,引導學生運用專業知識與專業方法參與實踐。另一方面,學院紮根雲嶺大地,建設具有地域特點及學科優勢的實踐項目。通過“袁嘉谷、王九齡舊居展覽館”科普項目、“一書一點、多文多語”推普項目、獨龍江支教項目、“理解邊疆、理解中國”返鄉觀察項目,将學生從書齋引向邊疆,厚植濃郁的家國情懷,服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同時,文學院面向南亞東南亞,建設具有地緣優勢及國際視野的實踐項目,與泰國、緬甸、孟加拉、伊朗等國多所大學建立合作關系,開展中華文化體驗交流營、“絲路彩雲”“絲路放歌”“絲路之春”等系列人文交流活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促進漢語與中華文化在兩亞的推廣與傳播。

       面對時代的新要求和學術研究的新環境,文學院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積極響應服務國家、服務社會的教育強國建設呼籲,通過多維度、多層次、體系化的培養教育,不斷為國家和社會輸送具有專業素養、人文情懷、科學精神和國際視野的專業人才。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