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校慶
别為生活而哭泣——張正寶訪談錄
發布時間:2023-03-30 文章來源:伟德国际1916备用网址

别為生活而哭泣

                                                       ——張正寶訪談錄

受訪者:張正寶

采訪人:謝竺軒、王卓群

整理人:謝竺軒

時間:202257

采訪形式:線上

 

采訪者:張老師好,請問您最初是什麼時候開始創作詩歌的?請問您還有印象您的第一首詩,或者第一階段詩歌的狀态嗎?

:現代詩啟蒙在初中時期。我至今記得初中課堂上,給我們朗誦裡爾克《豹》的語文老師。滿懷感激,很幸運能遇到好的語文老師。最早開始詩歌創作是在高中,上世紀九十年代,那個時候高考作文沒有“詩歌除外”的要求,“興趣(第一位)+外部條件允許”,寫過一些意象抒情詩。所以,這個時期隻能算是興趣萌發,能接觸到的詩歌作品、理念,主要是以顧城為代表的“朦胧詩”,《豹》這樣純正的現代詩,算是一個例外。直到上了大學,進入二十一世紀,接觸到伊沙、“詩江湖”創作群體、李森等漢語詩歌中最先鋒的那一部分創作者,才開始進入真正意義上的詩歌創作期。

       詩人張正寶(圖片源于網絡,https://mp.weixin.qq.com/s/RkEzl7ajhodsIz5Bz0kc3A ) 

采訪者:您年輕的時候從家鄉來到昆明求學,昆明這座城市給您什麼樣的印象?

:對我來說,一座城市給我的印象是非常具體的,就是對我産生過影響的人和事物。

先說人。詩人、作家李森,我大學寫作課的老師,他就是我對昆明高校文化最直觀的印象,至少在人文領域,在這一領域金字塔塔尖的部分,是先鋒的、是有一流創造力的;詩人餘地、詩人于堅、作家姚霏、詩人賈薇等,他們是我來這座城市後認識的朋友、前輩作家、同事,他們代表了我認知中這座城市一部分的靈魂。

再說事物。文化巷、圓西路、一二▪一大街、創庫、麻園、昆都……圓西路上已經消失的碟片店、麥田書店、一二▪一大街天橋上賣打口碟的小販、建設路地下酒吧裡的朗誦會、創庫的國際奈舍詩歌節、麻園軸承廠的藝術節、昆都的小衆樂隊演出等……它們有的已經消失,有的正在改變。這些事物構成了我認知中這座城市最具活力的部分。 

    雲南大學東陸校區旁天君殿巷麥田書店(圖片源于網絡,https://mp.weixin.qq.com/s/_lijs4CWUdQvZWnAi1d5Tg) 

采訪者:大學期間,中文系和銀杏文學社對您的文學創作産生過什麼樣的影響呢?

:雲大中文系和銀杏文學社的譜系中,兩個對我産生過重要影響的人物是于堅和李森。通過他們,我抵達的是漢語詩歌“第三代”的脈絡,再到後來的“口語詩”,這是整個漢語詩歌中最先鋒、最有效的部分。這是我個人創作的“底色”之一。整個大學生活,我至今還記得,呆得最多的地方,是圖書館的閱覽室。在二樓還是三樓記不清了,靠窗的位置,外面就是銀杏道的銀杏,我看書、寫作、編《銀杏》的刊物和報紙。行為上的簡單、純粹,通過内心和寫作去抵達這個世界複雜和幽微的部分,這構成了我個人價值觀念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雲南大學東陸校區圖書館旁銀杏道(圖片來源:周浙昆提供) 

采訪者:作為如今銀杏文學社和文學院老師口中的“傳奇學長”,請問您在銀杏文學社有什麼特别或印象深刻的人和故事嗎?

張:“傳奇”完全談不上,太誇張了。印象深刻的人,第一個是李森老師,亦師亦友,他謙遜而真摯的做人風範、廣博而精深的講學風範、一直在不斷創造創新的寫作風範,一兩句話講不完;第二個是魏雲,亦師亦友,他像中文系、銀杏文學社的一個“隐士”,但關鍵時刻總能見到他;然後就是銀杏文學社的學長,比如陸薇,再早一點的周重林,後來都跟他們成為了朋友;同級的同學中,張翔武是最特别的一個,我們至今都是很好的朋友。記憶中,當時銀杏文學社除了編輯出版《銀杏》年刊以外,還出報紙。我在的時候《銀杏》報紙版印量一度達到好幾千份,我們一大幫人把報紙發遍了校本部的宿舍樓。

采訪者:您的筆名叫做“人面魚”,請問有什麼特殊含義嗎?

:這是一個帶有明顯時代特征的“筆名”,有非常濃烈的二十一世紀初網絡文化色彩,具體一點就是“BBS+QQ”色彩,嚴格意義上講不算“筆名”,算“網名”。特殊含義有一點,我是陝西人,半坡遺址出土的彩陶最具代表的紋樣就是“人面魚紋”,“人面魚”直接來源也在這裡。 

    陝西半坡遺址出土的人面魚紋盆(圖片源于網絡,http://www.gov.cn/test/2008-11/28/content_1162625.htm) 

采訪者:您的詩歌作為“口語化”的傑出代表,請問您對于口語寫作的理解是什麼?

:我隻是衆多口語詩詩人中的一員,遠遠談不上“傑出”“代表”。我個人的理解,寫作最重要的品質就是“真實”,無論是藝術、文本意義上,還是寫作行為原初的動機上,還是兩者結合的整個寫作過程,“真實”都是最高的要求。口語詩,從其語言形式到内在的藝術要求,從文本層面和人的層面,都需要最大限度抵達“真實”。個人認為,“口語詩”和“口語化寫作”是兩個概念:“口語詩”是二十一世紀到當下才逐步完善成熟的一種漢語詩歌理念,而“口語化寫作”實際上是二十世紀初“白話文運動”時就已經開始的一個寫作理念。後者更多強調的是相對于文言文來說功能上的變革,“口語詩”有對這一變革的内在沿襲,但不是同一個概念。“口語詩”相對于“朦胧詩”來說,它需要清晰、準确;相對于“新詩”來說,它需要内斂、智性;相對于學院派詩歌,它需要誠實的表達、語感、節奏等。“口語詩”是有其内在清晰美學要求和成熟文本呈現的,不是一個模糊不清、寬泛的寫作理念。最重要的是,“口語詩”的寫作理念與最大限度抵達“真實”的寫作追求最為切合。

采訪者:您的詩歌有很多是以日常生活和社會事件為主題的,請問您如何看待詩歌與生活、與社會的關系?

:上一個問題已經粗略簡述了“口語詩”的寫作理念,那麼這個問題就不難理解了:我不去寫日常生活、不去寫我所身處的社會所發生的事,我能去寫什麼呢?“口語詩”就是對個人生活、個人與社會關系的藝術表達,所以你能從一個口語詩人的作品中看見他/她的生活,這也是“口語詩”在最大限度抵達“真實”這個層面的具體表現之一。

采訪者:您在昆明學習和工作了很長的時間,您認為在昆明這座城市寫詩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寫作跟地域有關系,但肯定不是決定性的關系。我生活在昆明,在這裡寫作,僅此而已。

采訪者:現在我們的銀杏文學社中仍有很多同學熱愛詩歌、熱愛寫作,您對年輕的寫作者有什麼忠告或建議嗎?

:把我最喜歡的詩人查爾斯·布考斯基的一首詩英語原版貼在這裡,做個交流,希望能帶去一點點啟發。他墓碑上還刻了一句話,是“Don't Try”,看似非常矛盾,實則是一緻的,可以對照看看。

 

Roll The Dice

If you're going to try, go all the way.

Otherwise, don't even start.If you're going to try, go all the way.

This could mean losing girlfriends,

wives, relatives, jobs and

maybe your mind.

Go all the way.

It could mean not eating for 3 or 4 days.

It could mean freezing on a park bench.

It could mean jail,

It could mean derision,

mockery,

isolation.

Isolation is the gift,

All the others are a test of your endurance, of

How much you really want to do it.

And you'll do it

Despite rejection and the worst odds

And it will be better than

Anything else

You can imagine.

If you're going to try,

Go all the way.

There is no other feeling like that.

You will be alone with the gods

and the nights will flame with fire.

Do it, do it, do it.

Do it.

All the way

All the way.

You will ride life straight to

Perfect laughter, it's

The only good fight

There is.

 

 

  美國詩人查爾斯·布考斯基(圖片源于網絡,https://baike.so.com/doc/5902138-6115039.html)

  

銀杏文學社曆任負責人名單

年份

社長

主編

主要成員

1983~1984

朱紅東

于堅

張稼文、韓旭、費嘉、文潤生、蔡毅

1984~1985

朱紅東

蔡毅

韓旭、姜大才、王德明、李洪濤、吳丹、趙小晉、劉建國、恭文軍、陳建華、張稼文、文潤生、郭文平、田勇、錢映紫、陳麗媛、楊林青、楊黎堅、楊浩東

1985~1986

張稼文

文潤生

郭文平、田勇、錢映紫、陳麗媛、楊林青、楊黎堅、楊浩東

1986~1987

熊偉

劉文沫

 

1987~1988

李森

龐文

潘燕、劉文沫、朱

1988~1989

窦紅宇

師轶

 

1989~1990

朱興友

倪濤

 

1990~1991

申倩

楊朝晖

 

1991~1992

楊軍

茶螢

王姣

1992~1993

解建文

楊青

朱澤

1993~1994

黃潔龍

楊紹軍

白于舜、劉上錦、張雪飛

1994~1995

李元冰

羅瑛

 

1995~1997

闵劍

李若玲

和淵、劉國軍、呂強生、魏雲、陳雲、邱濱、周蔚蔚、楊曉雯、李宇鋒、李倩、杜春燕、李膺宇

1998~2000

蘇競

李續亮

和文朝、施袁喜(司馬)、李彥東、王曉明、尚正燦、狄榮軍、陸薇、聶麗君

1999~2000

聶麗君

李續亮

 

2000~2001

周重林

鄭瑞萍

 

2001~2002

周重林

鄭瑞萍

陸薇、劉朦、方學林

2002~2003

姜南

劉朦

賈國棟、滕霭玲、尹兆陽

2003~2004

楊文佳

陸薇

 

2004~2005

張寶丹

張正寶

張翔武(副主編)餘地、毛劍峰

2005~2006

安陽

羅飛燕

楊剛(校本部)、解曉晗(校本部)、雷磊(洋浦校區)

2006~2007

李振東

郭鋒

孫博、胡穎懷、魏曉剛、施品鳳、王天浩、王付民

2007~2008

孫博

魏曉剛

 

2008~2009

賀龍

刀思睿

 

2009~2010

胡海忠 、闫曼

陳琳、刀思睿

 

2010~2011

蘇思行

陳琳

 

2011~2012

李曉東

張禮

歐陽康、劉紅東、白忠俊、龐賽英、韓雅璐、胡林茂、王啟、王黎明

2012~2013

白忠俊

張禮

南楠、程俊翔、侯能、李亦琛、李曉萌、張夢瑤、杭曉波、文俊雲、左文彬、劉雨衡、鄭雯卉

2013~2014

杭曉波

彭智烨

徐梅、李俊儒、蘇瑤、李晶晶、謝丹妮、李佳谕、張晏、王宇娟、麻友、張晰、倪瑤、聶念頂、何維、杜友慧、餘亞如

2014~2015

張晰

李晶晶

 

2015~2016

葛毓宸

 

 

2016~2017

王越冬

楊敏

 

2017~2018

孫蘊航

高兆華

 

2018~2019

肖霞潔

 

 

2019~2021

秦楷第

歐陽黎明

 

2021~

謝竺軒

 

 

 

Baidu
sogou